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新華社瀋陽11月27日電(記者鄒明仲)記者從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獲悉,遼寧全力推進廢棄農膜回收工作,五年內將實現全回收,減輕農業面源污染。
農膜包括地膜、棚膜等,一般起到保温的作用,是目前常見的農用生產資料。但如果不合格或使用後不進行回收,很容易造成“白色污染”。目前,遼寧省廢棄農膜回收率達到85.97%,仍需持續發力,破解回收與處理問題。
對此,遼寧省進行了專門部署,明確要從源頭入手規範企業生產行為,依法查處不達標產品,嚴禁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.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;持續推動廢舊農膜依法依規全程治理,從生產、銷售、使用、回收等環節實施全程監管。
據瞭解,遼寧將支持以村屯廢棄農膜回收點為支撐,鄉鎮農膜回收站為中轉,縣級建立中心回收站的處理體系;支持有關企業安排專業車輛轉運,進行無害化處置,防止在回收存放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。
遼寧省要求,各地應推廣農膜回收典型模式,採取有效措施減少農膜使用總量;依託科研院所組織建立農膜污染防治技術團隊,制定區域農膜污染綜合性解決方案,提高農膜使用效率。
1950年,艾倫·圖靈在《思維》雜誌上發表了其著名論文《計算機器與智能》,並提出瞭如今廣為人知的圖靈測試。70年來,圖靈測試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學術界的“北極星”。
在鐵路勘測領域,提起王長進,大家都説他是“技術控”。這位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國鐵設)首席專家、副總工程師,城市軌道交通數字化建設與測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(以下簡稱實驗室)主任對新技術抱有濃厚興趣,並能很快將其掌握,學以致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