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7日電(記者于濤)天山北麓的新疆精河縣枸杞久負盛名。初冬季節,當地枸杞深加工企業庫房儲滿了這種紅燦燦的小果子,所有流水線開足馬力加緊生產。如今,這個邊疆小縣的枸杞產品不僅走出大山、走進全國市場,而且遠銷世界各地,實現出口創匯。
位於新疆北部邊陲的精河縣,山地、河流眾多,適合枸杞生長。前些年,當地農户一直“單打獨鬥”零散種植枸杞,產業化程度低,果農盈利模式長期停留在賣乾果階段。“以前,幾畝枸杞豐收後就去村口集市上賣,每年收入僅1萬元左右。”果農張項升説。
如何把枸杞產業做強做大?“精工細作”是第一步。
近年來,精河縣出台系列扶持政策,從良種選育、病災防控和配套栽培等方面入手,促進枸杞規模化、標準化種植。精河縣枸杞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玉玲説:“從一家一户種植逐步轉變為規模化經營、機械化種植,精河縣正在打造高標準綠色枸杞種植模式。”
2020年,精河縣枸杞種植面積達13.4萬畝,年繁育良種苗木1000萬株以上。
張項升説,農户加入專業合作社後,實施枸杞科學化、集約化種植,“效益明顯增加,現在每年收入10萬元以上。”
有了“質量優勢”,還需做強“品牌優勢”。
趙玉玲説:“只有打造綠色有機品牌,走高端產品路線,精河枸杞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優勢。”
為提升當地枸杞競爭力,精河縣主動引進10餘家枸杞深加工企業,扶持各類網絡銷售平台200餘家,開發枸杞啤酒、原漿、酵素、膠囊等20餘種產品。
精河縣杞瑞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賓説,經過幾年努力,公司已研發出枸杞果汁、枸杞啤酒等飲品及系列保健品,枸杞附加值不斷提升。
產品品質有了保證,走出國門便不再是夢想。
近年來,精河縣枸杞產品出口份額不斷攀升。精河縣農業部門統計,今年以來,全縣枸杞乾果及其產品出口4500餘噸,遠銷美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,創匯1477.22萬美元。
時隔18年,一起失竊案仍被多次提及。該案件之所以與眾不同,因為這是全國首例“網上虛擬財產”案。原告丟的不是現實物品,而是花費了幾千個小時的精力和上萬元現金,在網絡遊戲中積累和購買的虛擬武器。
1950年,艾倫·圖靈在《思維》雜誌上發表了其著名論文《計算機器與智能》,並提出瞭如今廣為人知的圖靈測試。70年來,圖靈測試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學術界的“北極星”。
在鐵路勘測領域,提起王長進,大家都説他是“技術控”。這位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國鐵設)首席專家、副總工程師,城市軌道交通數字化建設與測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(以下簡稱實驗室)主任對新技術抱有濃厚興趣,並能很快將其掌握,學以致用。